文物3D图像采集

    何谓文物3D图像采集?文物3D图像采集是利用3D自动成像系统,对文物进行360度全方位扫描,最终输出文物3D图像的过程。

    目前文物3D图像采集的方法有两种:一种是红外线三维扫描,另一种是3D拍摄。其区别在于红外线三维扫描输出的文物3D图像是三维建模动画,而3D拍摄输出的文物3D图像是文物3D展示照片。两者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上都有着各自的优势,三维建模主要在工业设计、瑕疵检测、逆向工程等方面有应用;而3D展示主要用于产品展示、样品发放、文物典藏等。

文物3D图像采集可使用3D自动成像系统来制作
     文物图像采集需要还原文物的真实原貌,但用一般的三维建模很难达到标准,传统的平面拍摄又过于平庸,凸显不出文物本身特有的形态与气质,而用3D拍摄恰是把文物真实性还原到了极致。


兵马俑360度展示效果

    近年来有不少博物馆已在用3D自动成像系统来进行文物3D图像采集,比如东莞市博物馆、鸦片战争博物馆、北京农展馆等,在一些数字博物馆网站上也能看到文物3D展示的身影,甚至不少博物馆展厅布置了多台触摸设备,让参观者能够在屏幕上与文物零距离“触摸”,任意拖拽和放大,自由欣赏文物高清细节与形态。

    用3D自动成像系统来进行文物3D图像采集,其实并不需要专业人员,操作者只需把文物放入3D简易摄影棚中,一键便能完成文物3D图像采集,并输出各个角度jpg图片与gif、swf、html5等格式的3D动画,这种高质量高效率的制作方式恰是三维建模所不能比拟的。

    把文物做成3D,不仅能让广大老百姓亲身体验到,更是有利于中华文化与时俱进和文化的传承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 行业资讯» 文物3D图像采集
分享到: 更多 ( 140 )